温玉成教授(左一)看望老人和高僧
4月29日至5月1日,中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文玉成与成都考古研究所张雪芬研究员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探寻成吉思汗陵墓之谜。 经过实地考察,温玉成揭示了各种迹象和考古成果,说明成吉思汗陵墓为何位于丹巴。
据了解,2010年9月25日,温玉成在内蒙古考察察哈斯洞时,在与呼伦贝尔市委统战部部长孟松林谈话时,孟松林提到,成吉思汗陵可汗可能位于四川大金川和小金川之间。 并介绍了一位厨师,他讲了很多关于四川成吉思汗陵的故事。
返回北京后,温玉成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和资料,分析成吉思汗的作战路线和策略。 在查阅权威文献时,我们发现《元史》记载:1227年七月己丑日,他昏倒在撒川哈老图(哈老图)的宫殿里。 寿六十六岁,葬于查安谷。 《蒙古金史》记载:1227年,六十七岁,丙天七月十二日。 在可汗的土地上,修建了永恒的巴白石(今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成吉思汗陵)。 后葬于布尔汗合勒敦山(蒙古乌兰巴托东北约180公里,东经109°,北纬49°)。 《草原帝国》记载:1227年8月18日病逝于平凉以西地区,享年60岁,遗体葬于不儿罕赫尔顿山。 历史记载一片混乱,温玉成教授感到有些困扰。
“撒里川河位于相反方向,成吉思汗陵墓之谜至今未解。如果撒里川河在蒙古,成吉思汗死在这里,灵车怎么可能北上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现在是成吉思汗陵墓吗?” 温玉成教授说道。
我又查了《宋史》,发现成吉思汗六月进驻清水后,蒙古军(北军)左右两军南下,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 难道成吉思汗要到清水“疗暑”吗? 文玉成教授分析道:“这段时间,成吉思汗确实在清水‘疗暑’,他真的什么都没做吗?”
温成宇教授考察丹巴默多寺
文玉成的推理分析表明,如果从成吉思汗驻扎清水到去世的时间按30天计算,每天的行军路程约为39公里; 如果按40天计算,每天行军约29.5公里。 正面战斗可能会慢一些。 无论如何,蒙古骑兵以这样的速度前进,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温玉成教授根据各种迹象和记载分析,提出成吉思汗陵墓在川西,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并从学术理论角度分析成吉思汗陵墓为何在川西的学者。
在丹巴考察时,听说有一位神秘的护山人,名叫兰木克。 他的家人不知道他的下落。 据说,他已于两年前去世。 现在他有一个哑巴徒弟。 温玉成怀疑:也许他们就是看守成吉思汗陵墓的当地人。
“在这次丹巴考察中,我们发现莫尔多与鄂尔多有一些联系,成吉思汗忌日与当地节日有很多重合之处。同时,丹巴也与蒙古有着密切的关系。斯巴写的对联当地活佛发现的奇特人骨是最有说服力的考古证据之一,这些考察资料也为进一步证实和分析丹巴成吉思汗陵墓提供了重要依据。” 温玉成介绍。
在甘孜州丹巴县为期三天的考察中,温玉成教授走、看、问,走访了大量的老人和高僧,分析了地理位置和地名,查找和收集了大量的考古资料。 ,并查阅了当地的一些文献资料等。“我期待在丹巴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发现更多的奇迹。”温玉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