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地势险要。 被誉为“首都的钥匙”。 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密云县境内。 是北京的龙脉地带,通往东北、内蒙古及华北平原的重要交通要道,北京的东北大门。 古北口是一座以千年军事重镇为核心、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包括古长城体系、自然风光、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军事重镇文化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家。 东有龙,西有虎,中间有潮河。 两山一河,使古北口成为冷战时期一人只能过、无人能开的重要关隘。 古人这样形容古北口:山自东向西入山,关隘只能容少数骑手; 神的旨意本来是把北方限制在南方,就是今天的光景。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
它是中国长城上的关隘之一,是北京和东北之间的咽喉要道。 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 公元555年,修筑居庸关至山海关长城,古北口与长城相连。 1403年朱棣称帝后,迁都北京。 为了加强北京的防御,他大修长城。 尤其首都北京自居庸关至山海关这段500多公里的长城尤为坚固。 西北的居庸关和东北的古北口成为明朝京城的两个重要门户。 古北口与居庸关东西相对。 是华北平原通往内蒙古高原的主要通道。 自古称为险关。 又称“大地扼颈通沙漠,天握关隘钥匙”。 古北口关城横跨两山,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有千户守卫所。
古北口文化遗产旅游区位于素有“燕京门户”之称的密云县古北口镇,距北京100公里。 镇内长城由卧虎山长城、盘龙山长城、司马台长城组成。 盘龙山长城尤其以保持历史原貌而闻名。 景区内除明长城外,还有北京最古老的北齐长城、建于1680年的古御道、建于1025年的杨令公祠、三眼井等。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还有许多神奇而传奇的杨七郎墓。 1934年,国民党军委北平分部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古北口长城牺牲的抗日将士修建了“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有大大小小的人文景观30余处。
古北口是北京的龙脉地带。 它是自然景观的集合体。 是天人交融、风气汇聚之地。 历史上成为中国寺庙密度最高的古镇。 在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70多座寺庙,被誉为民间园林。 优雅的自然环境中,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其中蕴含的古老文化犹如浩瀚的海洋,源远流长。 古北口群山环抱,绿荫掩映,大气与优雅并存。 人们常说:“七郎墓、灵公庙、琉璃影壁紧邻大道,一步三井,两步三庙。” 这形象地描述了古北口。 自夏商以来,这里一直是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宝地。 这也是现存的古镇——古北口。
盘龙山长城是历史上发生战争最多的长城。 司马台长城和卧虎山长城之间,与西边的卧虎山长城、水关长城、铁门关、瓮城一起,构成了古北口长城的防御体系。 欲攻古北口,必先攻下盘龙山长城。 失去盘龙山长城,就意味着失去了古北口的防御体系。 盘龙山长城有敌楼40多座。 这里山高水秀,沟壑深邃,长城相连,遥遥相对。 最著名的敌楼是将军楼、长城上独一无二的二十四眼楼、荡气回肠的寡妇楼、还有将士思念故乡的豪王楼。 、花将军、大华塔,被誉为“长城花木兰”。 在所有开放的长城中,盘龙山长城是唯一没有经过人工修缮、保持了原始历史面貌的古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