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5日前,全面完成棺材收集工作,实现棺材处置‘三无’目标:家里不存放棺材,不聘用棺材工匠,市场上不出售棺材。”流通市场”。 “今年7月,该县将密集开展‘归零行动’,死者遗体不分身份、不分地域,将在全县范围内火化。” 据澎湃新闻报道,日前,一封《致全县城乡居民的公开信》在网络上流传。 ,引发热议。 这封公开信的署名是“潜山县绿色殡葬建设领导小组”,当地媒体和官方网站的报道也证实了这封公开信的真实性。 据悉,这是江西省上饶市潜山县今年启动的殡葬改革工作的一部分。
这让人们想起4年前安徽安庆“跨越式”殡葬改革的教训。 2014年3月,安徽省安庆市发布实施殡葬改革的通知,要求自6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乡居民死亡后一律按规定火葬。 改革政策公布后,有6名老人自杀。
尽管当地官员当时否认自杀与殡葬改革之间的关联,但新京报记者发现,“一刀切”的殡葬改革政策对于几十年来一直守着棺材的老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政策实施太快,造成宣传、教育不到位; 棺材在基层被强行没收,直接激怒了老年人; 而当地厚葬的传统习俗也让老人感到困扰。
▲2014年5月24日,安庆市桐城新店村村旁荒地上,40多具棺材被砸碎扔。图/新京报网
自古以来,丧葬都是中国人的一件大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丧葬仪式已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基因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我们常常把拒绝火葬归咎于观念落后或缺乏科学知识,认为一些老人只是没读过书的“封建老人”。 但事实上,“如何对待死亡”这个命题与复杂的情感乃至人的本能有关。 将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并试图在几个月内迅速解决,并不是务实的改革思路。
当然,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用更加理性的角度看待死亡,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绿色殡葬。 作为转变习俗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还积极倡导绿色殡葬。 但即使一项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执行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民众的情绪和接受程度。 尤其是“没收棺材并全部火化”等行政行为,很容易引起抵制。 殡葬改革需要慢慢进行,取代“一刀切”,耐心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分步推进。
▲安庆市桐城市大观镇民冲村88岁潘秀英为了睡棺材下葬,曾四次喝农药自杀。 随后她被救起。图/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
更何况,潜山县的“一刀切”政策是否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一方面,江西于2015年公布了火葬区、土葬改革区调整划分方案,上饶等四个区市均不是完整的火葬区。 上饶市对规划的调整中,潜山县并没有全县“火化”。
再比如,前山是畲族聚居区。 畲族的丧葬方式为土葬,至今仍保留着拾尸重埋的习俗。 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 随后,国务院专门作出规定:在殡葬管理中,必须尊重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殡葬习俗的自由。 但千山的指示“火化人员不分身份、不分地域,一律火化”,显然违反了规定精神。
总之,虽然推进殡葬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安庆事件的教训并不遥远。 这种违反客观规律、无视人民群众诉求、一味求速解决的“一刀切”政策,不符合社会规律。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奖励和鼓励